英國媒體:中國貨車司機貢獻巨大
無論是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還是如今正在經歷的網購狂潮,每天行駛在中國巨幅交通網絡之中的貨車司機們都是其中的中流砥柱。英國《經濟學人》茶館專欄最近撰文,關注這群在中國經濟建設中作出巨大貢獻的無名英雄。

有運輸行業老手對茶館專欄說,凌晨五點是中國公路最致命的時間,危險來自于長途貨車司機。他們的貨車可能已經連續運轉了數天,只在需要加油或者法律規定的每4小時20分鐘休息時才停下來,至于每天的駕駛時常則沒有限制。
當太陽即將升起的時候,司機可能正在靠著嗑瓜子或者冷茶保持清醒,他的駕駛伙伴則在行軍床上睡覺。為了同伴能好好休息,他可能會把窗戶關上,唯一的聲響來自于導航里機器語音。這位老手表示,這樣的司機“就像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他們到底是醒著還是睡著了。”聰明的旅行者都會避免在7點前駛上高速路。
專欄稱,這樣的描述讓長途司機們看上去不討人喜歡,然而現實則更加悲哀。比起對他們的害怕,很多中國人壓根就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3000萬中國長途司機非常重要,卻無人知曉。他們的工作是幫助中國成為制造業超級強國。一股消費浪潮正在中國興起,中產階級用手機網購從沙發到自拍桿的所有東西,以折扣價格快遞送貨上門。流動力爆發式的增長,巨大高速公路網和高科技物流產業在一代人的時間內誕生,并沒有為長途司機們帶來名氣或者尊重。當歐美在20世紀經歷類似時期的時候,流行文化將長途司機們塑造為民間英雄——強壯且寡言的硬漢寧愿去經受暴風雪的考驗,也不愿在工廠受工頭的使喚。
茶館專欄作者跟隨43歲的貨車司機劉成兵(音)一起,體驗了一把從北京到浙江嘉興一座化工廠的旅程。劉回憶稱,90年代的時候,貨車司機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盡管大多數人只有中學學歷,但都能賺到不錯的收入。如果他們擁有自己的貨車,在工廠派發名片攬活,仍然可以生活得比一般人好。但自雇司機今天的工作要困難很多,利潤在不斷萎縮,物流公司攬去了重復運送業務。2018年6月,司機們用社交媒體組織了一場遍及全國的抗議,抗議高油價、低收入以及少數找活手機軟件對市場的統治。
貨車司機都不太善于交際,他解釋說。然而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則是個例外,司機們會分享交通狀況、好吃的以及干凈的旅社。長途司機中女性約占1/25,有些司機在短視頻分享網站如快手等上面吸引了很多粉絲。
劉成兵并不害怕自動駕駛貨車未來會搶占他們的工作。他認為可能小型汽車會受到影響,但對于像他這樣運送硫酸外面標有危險品警告標志的貨車,依然會需要司機進行輸送。
根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的一份調查,71%的貨車司機擁有自己的車輛,但通常都是借錢購買。他們絕大多數來自農村,且已經結婚有孩子。司機平均每20天才能與家庭團聚一次。當被問及是否希望下一代也來開車時,接近96%的人說,不希望。